第689章再论海空军(求五星好评,用爱发电谢谢大家)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食堂里,刚刚拿起馒头的人放下了早饭,侧耳倾听。

    整个汉东军事学院,每一个角落,都被这则来自浙东前线的捷报所席卷。

    学院里那股因歌舞会和深入理论学习而逐渐弥漫开,略带象牙塔式的平和与安逸气息,被这则带着浓烈海腥味和硝烟味的战报,瞬间冲得七零八落,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久违,令这些老兵们血脉贲张,属于战场的灼热温度和对未来战争形态最直接的冲击感。

    丁伟的目光从沸腾的人群收回,与身旁同样面色凝重的孔捷对望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判断:时代,真的变了。

    而他们坐在课堂里学习的这一切,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,变为现实。

    窗前的陈朝阳,手中端着一个搪瓷杯,默默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广播声和随之沸腾的喧闹。

    他的办公桌上,静静躺着一份比广播早到了几个小时的机密军报抄件。

    当李云龙这特有、带着不甘和惋惜的大嗓门隐约传来时,陈朝阳的眉峰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,目光从喧嚣的宿舍区方向收回,落在了桌上那份军报上。

    这份战报,本可能与那个正在楼下嚷嚷着“活捉蒋光头”的家伙有更直接的关系。

    C军曾是考虑范围内的部队之一,李云龙作为代军长,名字也曾短暂地出现在初选名单的附件上。

    但最终,他的名字被划掉了。

    原因,就写在那份同时送抵、关于学院高级干部近期思想动态的补充报告里。

    “……李云龙同志,因与地方文艺工作者张白鹿同志交往过密,引发家庭不睦,在部分老干部中造成不良影响。

    虽工作学习暂无懈怠,但其情绪波动较大,思想稳定性需观察……”

    组织上的考虑很简单,也无比沉重:首次三军协同作战,事关国策与军威,容不得半点不确定因素。

    一个可能因个人情感问题而影响判断,甚至有过“战场抗命”前科的指挥员,不适合承担如此精密且必须绝对服从全局的任务。
    第(1/3)页